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 溫珮瀅
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是個大命題。2016年12月,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了20個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2017年7~8月,各地以出版傳媒機構為依托,以在新聞出版領域有一定實踐經驗和成果積累的知名科研機構為共建單位的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陸續揭牌。2017年9月,《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公布,將深化轉型、融合發展作為“十三五”時期新聞出版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一年來,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
據記者觀察,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有了新提升,以實驗室為“領頭羊”的傳統出版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有了更加清晰、更為全局化的部署和規劃。
發揮內容積淀優勢
縱深探索垂直領域
傳統出版機構在轉型過程中得以依托的一直是多年積累下來的優質內容資源,這是出版融合轉型升級的根基,也是其他數字出版單位無法比擬的優勢。從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現狀來看,出版機構以自身內容資源,聯合內外部技術資源建設數據庫、開發知識服務平臺、打造IP產業鏈,不斷深挖垂直領域。
國家出版融合發展(遼寧)重點實驗室可謂一個范本。“一個內容、多種創意,一個創意、多次開發,一次開發、多個產品,一個產品、多種形態”,這是遼寧出版集團出版融合所要實現的第一步圖景,是在“內容為王”基礎上形成的寬頻演繹。國家出版融合發展(遼寧)重點實驗室入駐集團“北方文化新谷”后,遼寧出版集團“融出版(信息化)”“融資產(數字化)”“融管理(標準化)”“融團隊(組織與人才)”“融發行(轉型運營)”的“五融”戰略逐漸清晰。據遼寧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趙毅介紹,目前實驗室在融媒體內容制作中心、泛娛樂文創中心、鼎籍學堂大教育中心三大領域發力,分別做數據庫開發、IP化運營和數字化在線教育。“遼寧出版集團有豐富的、可做數據庫加工的垂直領域資源,比如工業文化、西游文化,這是作為傳統出版機構沉淀下來的優勢,也是任何一家出版集團都具有的優勢。出版集團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縱深垂直地往下做。可做開發的數據庫包括作者、音視頻、動畫等,可以是一個主題,也可以是一個IP。”
在今年數博會上,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外研社)重點實驗室展位上的一只小貓頭鷹機器人吸引參觀者紛紛駐足,現場咨詢不斷。據了解,這只小貓頭鷹造型的閱讀機器人是外研社國際漢語出版中心“七色龍”跨媒介漢語學習解決方案中的產品之一,除此之外,該方案還包括紙介圖書兼互動游戲APP以及在線學習平臺,是外研社國際漢語出版中心面向全球K-6階段的少年兒童打造的原創型教育文化品牌和立體化漢語學習方案。
“七色龍”以外研社自身豐富的出版、教育、國際合作經驗為依托,融入漢語文化、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基于混合模態的數字教育產品,實現“傳統出版+數字產品+文創周邊”的多向融合。
布局教育信息化
打造“內容+技術”上下游生態圈
數字教育出版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傳統出版單位轉型升級和數字出版企業加速布局。過去一年,傳統出版單位轉變思路,主動聯袂技術公司,共同打造“內容+技術”產業鏈的上下游生態圈。
作為國家級教育資源信息化重點實驗室,國家出版融合發展(人教社)重點實驗室以國內主流教材出版單位人民教育出版社為依托單位,開發了信息化環境下課堂教學系統“人教數字校園”,該數字化教學系統全學科、全學段同步紙質人教版教材,幫助教師縮短備課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實驗室開發了依托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人民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資源的“人教視易聽”“掌中漢語”“人教日本語”“人教點讀”“人教口語”等多個APP,立足于人教社傳統教育資源出版優勢,構建一種信息化教學新常態。
國家出版融合發展(鄭州)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大象出版社,圍繞數字出版與智慧教育打造了ADP5 (Advanced Digital Publishing in HTML5)融合發展平臺,為出版社編輯提供數字工具和管理系統,用于生產和發布融媒數字產品和教育應用服務;平臺同時也是大象社面向教育機構和學校的數字資源服務窗口,為其提供教學、教研所需的數字內容以及集成了大象數字資源的教育應用服務。以該平臺中的應用業務“大象滿分云”為例,該系統為學生、老師、校長以及教育部門工作者提供試卷定制、分數查詢、大數據分析以及根據結果提出教研建議等服務。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系統依托大象社多年來在考試領域的內容優勢,在提供定制試卷的基礎上配套服務平臺,為學校提供一系列跟蹤、增值服務。目前在鄭州、西安、南京、濟南四地開設命題研究機構。系統可實現快速閱卷,并在此基礎上提供2000多種大數據分析,每年服務近90萬考生,在河南省配套率達90%。
除提供依托于內容的教育服務平臺外,在知識付費領域,“內容+工具+社交+服務”是傳統出版單位探索的多場景付費模式。例如中國出版集團在今年BIBF期間上線運營的二期工程“曉知識”內容分享爆料平臺,該平臺集媒體、導購、社區、工具為一體,任何知識用戶或是愛好者都可以在平臺上分享、購買所喜歡的相關產品,或是上傳不推薦的理由。平臺還有一個知識導航工具,為用戶提供免費的知識服務精選內容,以及優質的、有折扣的知識付費內容(如公開課、就業培訓等)的導航服務。工信出版集團所屬人民郵電出版社與多家高校和企業合作研發的智能在線教育平臺“RYMOOC人郵學院”,以專業課程為主線,整合各類數字化教學資源,實現共建、共享、共用,是集教、學、測、管、評為一體的智能平臺。
“紙電聯動”
技術賦能出版內容流程管理
為解決互聯網環境下的信息內容資源管理問題,實現資源有效管控和價值增值,ISLI/MPR國家標準正在被廣泛應用于紙質出版物。對于讀者來說,“紙電聯動”是一種為閱讀增設多媒體價值的創新閱讀方式,而在出版單位經營管理視角下,“紙電聯動”更是出版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多元化探索方式,是傳統出版單位融合探索的必經之路。
基于ISLI/MPR國家標準,作為國家出版融合發展(鄭州)重點實驗室技術供應商之一的深圳市天朗時代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了支持內容產品“一次制作多元發布”的“本根服務器”。據介紹,該服務器作為出版企業內容產品和圖、文、聲、像等全媒體資源的管控中心,使用統一數據規范進行數據交換,對所有內容資源進行安全加密、存取控制和使用跟蹤管控,監控ISLI標識內容產品在編輯加工、編審、校對、印裝(封裝)、發布(發行)、進貨、出(入)庫、銷售、退貨、閱讀等全流程各節點的使用情況,實現對出版內容資源的全流程管控。
隨著圖書二維碼在紙質書出版物中的廣泛應用,其安全性和穩定性一直困擾著圖書出版單位。一方面,網站安全性很難得到保證,另一方面,二維碼鏈接可能受到網站變化、國家認證、內容管控更新等的影響而失效。針對此類問題,中原出版傳媒集團研發的“美鑰碼”,可以基于原始二維碼進行網站的隨時更換,且在美觀性上進行技術創新,減少觸點,保證圖書上二維碼的美觀性和安全性。據該二維碼研發人員表示,這一技術在國內為首創且目前僅此一家,有效解決了傳統出版物印制二維碼的外鏈相關問題。
工信出版集團所屬人郵社出品IT專業圖書社區“異步社區”,作為作者譯者、讀者和編輯之間的交流平臺,目前有認證作譯者216人,注冊用戶超過6萬人,各類用戶可使用PC、PAD和手機、微信平臺訪問社區,實現各自角色的功能。截至目前,社區上架圖書1393種,日均訪問訪客(UV)超4000人次,年銷售超過100萬元。據該系統研發運營負責人介紹,該社區最大特點就在于社內出版的IT類圖書基本“紙電同步上市”,只有在該平臺能買到出版社正版的PDF文件電子書。“異步社區”代替電子光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產光盤的成本。下一步,人郵社希望將所有類別的專業圖書聚集到一個平臺,通過各個板塊獨立運營,實現紙電同步并上線知識付費課程,更好地服務作者、編輯和讀者,提高上下游溝通的便捷性。
細數20家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在數字出版、IP開發、智能書店、教育信息化等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可以看到,搭建信息共享平臺、研發專利技術、探索知識服務模式以及布局教育信息化是各融合實驗室發展的重點。
未來,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還將繼續結合自身優勢領域,圍繞新出版與知識服務、短視頻與內容產品、智能技術與閱讀服務創新、AI賦能數字閱讀等領域,打造內容、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創新發展模式,在不同時期展現不一樣的融合發展面貌。
據悉,相關部門正制定重點實驗室的考評體系,今后還將建立起對重點實驗室的動態管理機制和退出機制,也必將促使數字出版再上新臺階。